要闻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新闻 > 正文 > 

【本科教学大家谈】聚焦质量提升 本科教学工作会各学院深入开展讨论

资讯来源 :       发布时间 : 2022-10-21 14:22

“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我们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精准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完善专业培养方案”“学生培养不是靠一门课或某个环节能解决的,要靠课堂、实践环节各个方面一点点地渗透”……10月20日下午,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拉开序幕。各二级学院围绕本科教学工作组织召开讨论会,学院班子成员和办学骨干深入交流,部分学院全员加入讨论,梳理工作思路,明确工作举措。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教育工作的基础性地位更加彰显、战略性作用更加凸显。各学院讨论会场内,气氛热烈,发言踊跃。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格局、更实的举措,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升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更加昂扬的姿态砥砺奋进新征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如何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如何加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学科交叉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三融合如何深化?与会人员就加快推进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推动我校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从目标任务、意义和实施路径作深入交流和碰撞。在讨论交流中,各学院进一步明确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进一步深化对人才培养是学校的第一职能、教学是立校之本、办学过程中教师是主体、教学工作中学生是中心的认识,增强改革驱动力,为学校建设具有浙科特色的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基础。


发言摘要——

机能学院  袁斌 副教授:作为教师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作为新工科专业智能制造的负责人,如何做精做强专业特色优势?我想,要坚持立德树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注重深化三个融合。机械学院作为学校老牌院系,“国际化”“应用型”历史长、积淀深,我们用好这个优势,推动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在具体工作中以原有实验室为基础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建设、研究,深化机械工程与计算机技术、及电气工程交叉融合,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融合,产业和教学实践融合。

电气学院  焦庆春 教授:持续发挥机器人省级重点产业学院的平台优势,增强产业行业在一流专业建设和高质量人才培养中的促进作用。例如加强与现有企业HR群交流互动,建立合作企业的定期走访交流机制,主动走出去深化产教融合;建立常态化产业教授、校外导师聘任机制,弥补专业生师比缺陷,提升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水平;发挥虚拟仿真的技术优势,克服实验硬件设备购置价格昂贵和设备老化难题。

生化学院 袁海娜 正高级工程师:生化学院本科教育以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人才为目标。目前,学院已获得国一流、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和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平台。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科交叉融合、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学院大力推进专业工程化人才培养:一方面加快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的引进,并同时通过落实团队责任制,推进青年教师工程化的培养;一方面扎实落实“以人为本,实学实效”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以各级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和企业实习为抓手,夯实创新实践“第二课堂”,建立100%学生全学程参加的实践教学体系。为我省及长三角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才需求做出贡献。

艺术学院  陈 名 博士:我们艺术设计与服装学院的本科教育以培养国际化应用型创新创意设计人才为目标,目前在教学方面已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和探索,青年教师在本科教学中开设了越来越多的双语课程,在教学内容中引入国际一线教材和国际最新研究成果作为教学辅助参考资料,以此提升教学的国际化程度。另一方面,则在课程中积极引入劳动教育,探索劳动教育与美育的结合方式。未来我们青年教师将继续顺应新时代的要求,探索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思路、新路径,为我院“十四五”事业发展本科教育教学贡献自己的力量。

经管学院  关高峰 副教授:作为工业工程、物流管理专业负责人,我深感传统专业要通过深化融合,聚焦智慧物流、智能制造、绿色供应链等进行专业转型与升级,提升专业竞争力。同时,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我们拟邀请教指委专家、行业企业专家对培养方案进行论证,调整课程设置。

理学院  沈艳婷 副教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工作是我们的立足之本。在《大学物理》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需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不断改革创新,从而适应不同专业背景、不同时代的学生。我们希望通过融入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学生真实参与的创新创业活动、学生喜爱的诗词歌赋等具有新时代特色的丰富的教学案例,将课程思政如盐入水般渗透课程内容,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建设与创新是一条不断积累、不断创新、循序渐进的道路。如今,我们走在上了前辈开辟的道路上,我们一定会一步一个脚印,谨记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锻造政治强、站位高、视野宽、五术精的“金师”!为学校“一攻坚两培育”贡献更多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吉超 博士:为了上好一堂思政课,我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准备。首先,持续学习、夯实理论。全面深入地学习相关理论和政策,才能把政策讲全、讲准。深入学习分析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重要理论,才能清楚地把握我们为什么会选择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对理论的深入理解才能转化为坚定的信仰,也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其次,结合专业、打造特色。我将自己的专业优势与课堂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深入地理论研究,把理论讲深、讲透。最后,联系实际,挖掘案例深度。理论往往是抽象深奥的,要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创新地形式讲活理论,让理论更接地气、更有人气。通过自己的理解吸收,将深奥的理论转化为大家都能听得懂的语言,听懂是认同的基础。中国实践和浙江实践为我们的宣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我们要用这些鲜活的案例,讲好中国故事和浙江故事,讲好时代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最大程度实现思政课的价值目标。


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正在进行中,为进一步总结梳理经验和做法,推进教育思想研究,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即日起,开设本科教学大家谈”栏目。诚挚邀请全校师生参与讨论,就加快推进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推动学校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畅所欲言,可通过钉钉与尹媛(宣传部)、林丽(教务处)联系投稿。

天博官方(中国)有限公司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318号

邮编:310023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2 浙江科技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5128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616号

Copyright © 2022 浙江科技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5128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