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刚刚落幕的校第28届田径运动会上,肤色各异的留学生代表队成了赛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留学生队伍的不断壮大正是我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今年9月,第二届中德论坛大会在德国汉诺威举行。这是继中德政府级项目结束后,学校利用与德国同类院校广泛开展校际合作的基础和优势,发起搭建的中德合作交流的一个新平台,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论坛基地建设单位。目前学校与16所德国高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与7所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开展了中德联合培养本科生项目。学校已成为浙江省对德教育、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窗口。
在加强中德合作基础上,学校努力扩展国际合作空间。今年3月,学校获国家汉办批准与罗马尼亚克鲁日大学共建孔子学院,9月,孔子学院在罗马尼亚揭牌。在2003年与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合作举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教育项目后,2008年学校又与南昆士兰大学合作进行预科班项目。目前,学校分别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罗马尼亚等国家的3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广泛开展了教师交流、学生交流、联合培养学士及硕士、开设国际化专业、合作科研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合作项目达60余项,覆盖学校大多学科和专业。学校积极引进外国智力,鼓励教师出国进修交流,提高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各二级学院发挥主观能动性,纷纷与国外院校、科研院所交流合作。生化学院建立了中德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与德国高校合作申报项目;机械学院与德国知名物流研究所合作将共建实验室、共同研究重大课题;经管学院首个全英文授课的国际化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全球招生,中外学生同堂学习。
外国留学生工作成为国际交流合作工作一个新的增长点。2008年学校首次招收学历留学生。留学生类型从进修生(专业进修生和汉语进修生)向进修生、学历生齐头并进转变,来源国从以往的以德国为主向多国别发展,留学生招生渠道从以往的以校际交流为主向多渠道转变。目前在校学习一年以上的长期学习留学生近百名。学校于2008年成立了国际教育中心,并听松公寓专门设置了留学生宿舍。
与此同时,学校也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学生走出去。“2+3”中德联合培养本科生项目赴德学生已超过400,历年来多名项目学生获得DAAD奖学金,该项目以良好的声誉及质量在浙江省高校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并在中德两国高等教育界有较大的影响。除“2+3”项目学生外,出国技术实习、毕业设计、出国短期交流及游学项目学生逐年快速增加。暑期,前往英国、德国等国的游学团也纷纷成行,学校对参与学生给予奖学金补助,以提高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
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已渗透和融入到学校的各项要素和办学的各项活动中,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无不蕴含着国际合作的成果,有力地提升了我校办学质量和水平,。
图为2007年“中德论坛: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首届论坛大会,15所中德高校签订《杭州宣言》
新闻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