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中午,机械学院机制096班举行了一个特别的班会。由6位老师组成的新生导师团队与同学们见面,交流一直持续了近两个小时,才在同学们意犹未尽中结束。
本学期开始,机械学院在11个新生班级试行团队导师制。6名职称、年龄、性别、专业方向各不相同的老师混搭组成团队护航1个新生班级。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刘萍说:“学院班子成员带头,几乎所有的专业课、实验老师都上场了。”在机制096班的特殊班会前,许多新生班级都开了这样的班会,让导师和新生见面。
“我的专业是干什么的?”“毕业以后就业怎样?”这是新生最感疑惑的。
车辆091班的新生李颖是女生,被调剂到车辆工程专业。“当初填志愿时,我一心想学经济类专业。从来都不知道车辆专业是什么。”在导师见面会后,李颖又联系导师“单独辅导”,现在她对自己的前途很乐观,“汽车行业越来越热,每个行业又都需要女性从业者,以后肯定有用处。”
吴立军是材料092班的导师之一,也是材料07级两个班的班主任。他说:“现在07级还有学生问‘我的专业是做什么的?’导师介入,可以帮助新生度过适应期。在新生对专业有了解后,则可以指导专业问题。”
“像我们班6个导师,祝邦文老师是材料成型方向,管爱枝老师主攻塑料模具,楼易老师主攻金属材料,叶岳松老师专长制造工艺,伍伟星老师则是工程力学方向。导师们通过自己的工作学习经历、专业认识、从业感受等耐心给我们解惑。”材料091班的学生唐彬说。
导师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出战,优势显而易见。刘萍说:“团队导师扩大了新生与老师的接触面。‘混搭’组队使新生更全面地了解本学科的相关信息。同时也破解了导师制推广难的问题。”机械学院副院长吴坚此前做过多次导师,“以往的导师制老师牵扯精力比较大,压力也大。现在用团队导师的形式,导师有组织依靠,压力减少使得这个任务不再可怕。”
吴立军认为,团队导师优势互补,可以互相促进有所提升。许多老师也可以通过做导师,发现好苗子,找个好“徒弟”。
看到新生享受导师团队集体护航的高规格待遇,学长们煞是羡慕。机制073班的方肇初说:“我们到大三了才和专业老师熟悉起来,低年级时参加学科竞赛都不知道找谁做指导老师。”“我们到大二暑期才有机会去企业实习,实地了解行业,现在新生第一个学期就被导师领着去企业,”机制085班的金何杰觉得新生真“赚”,“大一进校,我足足玩了两个礼拜,大半个学期在闲晃,因为不知道要做什么。新生有了导师,就可以及早明确方向。”
团队导师试水各方称好,但团队导师如何能一直漂亮地完成整个航程?刘萍说:“我们首先从机制上给予保障。团队导师的方案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认真讨论修改确定。导师的工作计入年度工作业绩考核,学院列支专项经费发放一定的导师津贴。”学院要求每个团队每月都要安排活动,每位导师要填写工作日志,记录与学生活动、谈话情况。“现在每个团队导师积极性都很高,很多团队已经把这个学期的活动都安排好了,一些老师主动联系企业带学生参观学习。”
青年教师郑军也是团队导师的一员,结合自己以前在辅导员岗位工作多年的经验,他认为团队的“主心骨”和联络员是做好团队导师工作的关键。“团队的领袖人物‘主心骨’重视了,就自然带动大家一起来做好这件事。班主任这个联络员能负责任地做好师生纽带,导师和学生的联系沟通就顺畅,导师制的作用也会发挥得更好。”
原载于2009年10月10日第270期《天博官方(中国)有限公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