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挥学科优势 全力助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天博官方(中国)有限公司主动服务“两创”战略
作为一所工科专业所占比例最高的省属本科院校,天博官方(中国)有限公司一直注重学习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办学经验,结合国情省情,长期探索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学校在主动服务我省“两创”战略、积极助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培养具有国际化背景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办学之路上作出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我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契合我省产业结构 在服务转型升级中强化学科特色和优势
这些年,天博官方(中国)有限公司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主动服务浙江“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战略。针对我省建设创新型省份和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和现代生态高效农业等所带来的人才需求,学校特别注重结合学科和专业特点培养能对国外先进技术进行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的人才,为浙江产业发展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内与国际竞争及合作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持。
学校主动吻合我省产业结构,紧密契合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通过凝炼方向、优化配置、学科交叉、校企合作,目前已形成了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土木工程等9大学科群,重点打造了服务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生态高效农业等特色学科,部分方向填补了我省空白。
学校近年来新增了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重点学科,建设了一批校级重点学科,已形成了具有较强特色的学科建设格局。通过实施“校企合作工程”,加强校企、校地合作,学校与地方企业、行业共建了20多个研发中心。
几年来,学校获得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265项,其中省部级及以上奖项25项,部分成果已经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如获得教育部2008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的“软基快速筑堤方法与技术成果”,得到了国内专家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软基上建造构筑物方面的一个重大创新”、“总体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软黏土的远距离管道输送技术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目前,该研究项目已在50多项软基堤坝工程中应用,获得2项发明专利。
学校还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差异化发展优势学科,以满足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机械工程学科是省重点学科,拥有浙江省本科高校重点建设专业。几年来,该学科共承担省部级项目40多项,其中在现代物流装备制造技术与系统集成的相关研究直接服务于我省重点发展的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服务业,其成果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学科共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获自主知识产权15项,共有66项成果转让,106项科研成果被采用,直接经济效益达2.3亿元。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以农产品化学与生物加工为特色,与传统化工学科以矿物质资源加工为主体不同,它着力于可再生资源农产品为资源的加工研究,为当前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的重大领域方向。它依托省农产品化学与生物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坚持工程学科服务现代农业,以工促农、科技惠农,集化工、生物、食品、制药、材料等工程学科的力量,以学科交叉和团队合作的优势,获批为浙江省法人和团队科技特派员,以衢州市柯城区为基地开展产学合作,发展高校生态农业的科技交流活动,与当地食品龙头企业开展了区域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的研究。同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和3所德国高校联合组建了中德ZEHN联合研究所,致力于农产品加工研究,目前已中标省重大科技攻关国际合作项目。该学科近年来已获省部级奖4项,发表论文439篇;科研成果转让52项,直接经济效益达1.7亿元;与30余家上市公司或科技型企业进行紧密的产学研合作;3年的科研经费共计2560万元,目前在研经费1922万元。
土木工程学科也非常重视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与地方各企事业单位、公司及部队等合作项目150余项。其软土地基堤坝建造技术在多个国家大型建筑工程项目中得到应用,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l.5亿元。
主动围绕产业和企业 在服务转型升级需要中构建专业培养体系
学习借鉴德国应用科学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天博官方(中国)有限公司全面实施质量立校战略,以“学以致用,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为指导,构建了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吻合的专业体系。
近年来,学校围绕地方产业升级,主动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提高学科专业结构和地方产业结构的适应度,以顺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学校通过现有学科专业的交叉、渗透形成新的专业增长点,已形成了机械设计制造、电子信息工程、生物化学工程、建筑工程、艺术设计、语言文学、经济管理等7大专业群,形成了集重点优势专业、特色和品牌专业于一体的专业结构体系。现有省、校两级重点学科11个,重点学科建设为专业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和技术支撑。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学校坚持立足浙江、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紧密结合本省实际,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国际化背景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着重面向各行业培养工程师、设计师、经济师、会计师等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学校坚持能力本位,提出“优化基础、强化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鼓励创新”,建立以能力系统化培养为核心的“1334”教学体系。即确立1个核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建构3个体系——知识教育体系、能力培养体系、素质拓展体系;搭建3个平台——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课程平台;培养4种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持续发展能力、国际交流能力。根据这个教改思路,学校全面修订了各专业培养计划,理工类各专业实践教学学分达到了毕业总学分的35%。
借鉴德国经验,学校还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多样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两个实践学期”模式。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第三或第四学期要在校内或校外实习基地进行4至8周的生产认识实习,在第七学期深入到企业、科研单位进行9至12周的工程/技术实习和管理实习。目前,这一模式已在全校实施。
近年来,学校还根据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探索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机械、电气等专业群根据专业能力培养目标的要求,实施模块化教学,确定相应的课程模块和教学环节,对模块中各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统一规划和安排,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保证能力培养的系统化、科学化。艺术设计、生化、电气等专业群在专业教学阶段引入国外的项目教学模式,项目来自企业,学生在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从市场调研、产品设计和制作、作品展示到项目报告撰写的整个过程,最后由指导教师和工程师进行点评和考核。
各二级学院围绕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和开展了各具特色、多种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如电气学院的国际产学研开放教学模式、生化学院“实学实效”教学模式、建工学院“现场工程实训”教学模式、轻工学院“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外语学院“互动式”主题教学模式等,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几年来,学校主动推进教学改革,2007年以优良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教学质量得到评估专家的充分认可。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土木工程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电路及磁路》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具有国际化背景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立与实践”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设立了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多个省级教学团队,《VB程序设计》等11门课程获省级精品课程,主编出版了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省级重点教材9部。近3年,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各类科技竞赛奖313项(次)。学生综合素质高、实践应用能力强,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3%以上,名列我省高校前茅,学校因此获得浙江省高校就业优秀单位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