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新闻 > 正文 > 

“两会”教育视点:大学生培养也要“适销对路”

资讯来源 : 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 : 2008-03-13 00:00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对高等教育而言,这既是挑战,又是重要的发展机遇。如何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怎样才能搞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人民日报报记者专访了出席两会的4位高校校长。
  
  办出特色才能适应竞争
  问:怎样才能成为一流大学?怎样才能培养出适应今天竞争的学生呢?
  钟秉林(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任何学校要办成一流大学,除了物质条件外,还要有优势和特色,否则硬件再好,充其量是所二流大学。我一直讲,不要担心北师大建成综合大学,就是把教师教育、培养教师的功能抛弃了,不会的,第一,我们有一百多年来积淀的优势,第二,我们有国家和社会需求这么大的市场,我们怎么会抛弃和淡化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呢?科研搞得强一点,科研氛围搞得浓一点,学术水平提高一点,同我们培养高素质教师的目标不仅不矛盾,而且还相辅相成,互相依托。
  除此之外,我们也要构建多元化的教师培养体系,这样既满足社会对于教师多元化的需求,另外也满足了学生的多元化选择。

  办好本科是世界潮流
  问:如何办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刘经南(政协委员、武汉大学校长):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在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立校之本,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必须办出一流的本科教育。而且,办好本科教育是个世界潮流,纵观世界一流大学的成长,没有一所大学不是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的。上世纪末以来,美国研究型大学中出现了变革本科教育的浪潮,目的就是加强本科教育。武汉大学现在一是努力建设以通识为基础的培养模式,利用武大学科综合优势培养基础扎实、博学多才的本科生,使他们成为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和多视界思维模式的创新人才。二是努力建设以探究为特征的教学模式,提倡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三是努力建设以能力为取向的实践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四是努力建设以人格为核心的育人模式,重视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

  提倡创业意识闯荡精神
  问:对大学生来说,近年来面临的一个尴尬,就是找工作比较困难。这里面反映出什么问题?从大学这个方面来说,有些什么对策?
  李建保(人大代表、海南大学校长):就业难反映出4个问题:一个是社会的岗位不够充分,说明有必要增加就业的岗位;第二是就业的秩序不够完善,虽然有招聘会,但对大学生就业的服务系统还有待完善;第三是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和观念也需要改变;最后,这种情况也说明中国培养的人才和社会需求还不够对口,适应性不够。
  我们在高校里面,一方面告诉大学生们要转变观念。民营经济现在对国家的贡献很大,不应该歧视,我常鼓励年轻人,应该有创业的思想,不要尽想去“摘现成的桃子”,要有创业意识和闯荡的精神。另一方面,就是我们在学科设置上,也要有创新,让大学生的知识面更宽,适应性更强。比如在海南大学,我们提出“学科群”的概念,要求学生能够以专业知识为核心,其他知识也要有所涉猎了解。这个对就业是有好处的。

  大学不一定都在大城市
  问:目前这种“就业难”的现象,对高等教育提出了什么新的挑战呢?
  娄源功(政协委员、黄淮学院院长):我认为,高等教育要适销对路。如果高等教育不适销不对路,学生学完了找不到工作,这样的高等教育就不能说是成功的。
  高等教育要着力在4个方面下功夫:一是数量,要基本满足能上大学的学生的数量要求。二是质量,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校有责任,政府也有责任。高等教育也有教育公平问题。中央所属高校学生人均教育经费达到9000多元,省属财政供应学校只有4000多元,而市属的不到2000元。高等教育质量有评估标准,比较规范,却没有投入标准。三是结构,学科专业的结构要适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要协调,既要有长线的,也要有短线的;既有基础理论研究的,也有应用研究的,四是布局,人们习惯认为,大学都应在大城市。实际上不应该这样。在有一定人口规模的地区,应该部署一所专科学校和本科学校。学校的发展要融入当地发展,形成互动。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天博官方(中国)有限公司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318号

邮编:310023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2 浙江科技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5128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616号

Copyright © 2022 浙江科技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5128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