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新闻 > 正文 > 

和山聚焦:信息学院科研新政

资讯来源 : 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 : 2008-03-14 00:00
  “2007年发表科研论文名列全校第一,科研经费排列全校第二。”科技处负责人称信息学院近两年来科技工作夯实基础,成效显著,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时光倒回三年前,该院在校内还是一个人口大院(教职工、学生数最多),科研(数量和质量)小院。当时学校拟申报5个硕士点,信息学院榜上无名。
  2005年11月6日,学校在海宁召开学科建设座谈会。信息学院副院长杨春亭表示:“3年后,学校给一个客观的评价体系,我们用事实说话。”与海宁会议差不多时间,信息学院召集30多名办学骨干在莫干山召开学科建设会议。会上明确提出,3年后学院科研工作要冲入学校前两位。
  
  关键词:拉动
  杨春亭的“底气”来自于对学院“核心竞争力”的认识:“我们老师不是没有能力,而是缺少政策激励和浓郁的科研氛围。”
  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至2006年,大约一年时间里,信息学院每月举行一次学术研讨会,老教授邵祖华谈“三大索引”科研论文的撰写,叶绿、郑志军等20多名副教授以上或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一个不落地轮流讲研究方向。学术“科普”带起了科研人气。
  在政策引导上,他们采用“压力”与“松绑”相济的策略,一方面按教学科研任务核定专业岗位人数,专业老师过剩就得上科研量,否则就面临裁人的窘境。另一方面明确教学科研工作量打通考核,科研任务按专业计算,超额奖励。学校的科研奖励学院配套奖励。新政较好地配置了教学、科研资源,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匀出部分教学任务,腾出精力专注于科研。

  关键词:整合
  “同一实验,不同老师锁着不同的仪器设备,领导常为协调使用仪器设备而搔头。”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分散,使用效率低,这是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难题。
  “难题”在信息学院也同样存在。学院7个专业,嵌入式系统设备分散在6个实验室。2007年,学院借助“评建”的强力东风,下决心进行资源整合。学院负责人把6位管仪器设备的教师召集到一起,成立建设小组,教师先把各自保管的仪器设备清单拿出来,合在一起,而后商讨下一步的建设。经过一段时间磨合,老师尝到了共享的便利,对“共建”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上海诚丰安防科技有限公司老总看到学院有这么齐全的嵌入式系统设备,对合作建立嵌入式研发中心热情很高,进展顺利今年上半年便可挂牌运行。

  关键词:成效
  学校出台青年教师进企事业单位实践进修制度后,信息学院孙奕鸣是第一个“下海”吃螃蟹的人。半年多时间,他为学院和企业牵线搭桥签订了3项科研合作项目,另有几项在商谈之中。
当初科技处争取到一名赴建德梅城实践进修名额,其他学院应者寥寥,而信息学院却有3名青年教师报名,学院最后通过选拔确定进修教师。
  “孙奕鸣现象”得益于该院实施的“走出去”战略。
  “过去许多教师走不出去、不敢出去,青年教师不知怎样申报科研项目,现在可不一样了。”科研秘书潘志刚说起学院科研变化如数家珍,滔滔不绝。近年来,学院8次组织教师赴宁波、慈溪、建德等地进行科技洽谈,每年有横向科研课题六七十项。专业教师九成以上参与科研项目,现在申报科研项目“人多势众”,省基金项目年年中标,2007年代表科研水平的“三大索引”收录学院科研论文31篇,同比增长24%,学科上形成了在多媒体领域的强势研究方向。
  信息学院科的科研成效确实令人称羡。

  关键词:基地
  “要保持可持续性发展,必须更换发动机,把‘个体’式的小马力,换成科研基地‘集团’式的大马力。”
  学院认为现在的科研方式增长空间有限,突破科研“瓶颈“必须借助社会资源建立科研基地。基地建立起来后,教师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兴趣加入相应的科研课题,逐步地形成学科团队效应,树起科研强势品牌。还能解决目前科研中存在的一些弊端,比如科研经费打进打出的“零和”现象,教师进出奔波,效率不高等。日后培养研究生也有一个科研平台。
  眼下,学院筹建科研基地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与企业合建的两家研发中心已有眉目,一家企业先期打入50万元的研发中心已草签协议。
  3月阳春,草长莺飞,实现放飞的梦想不会太遥远!
                               原载于3月10日第242期校报 

天博官方(中国)有限公司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318号

邮编:310023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2 浙江科技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5128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616号

Copyright © 2022 浙江科技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5128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