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新闻 > 正文 > 

科研之花为何这般红——生化学院科研工作透视

资讯来源 : 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 : 2007-06-01 00:00
  5月18日,生化学院请来20多家企业进校园,与企业进行科研、教师、学生“三对接”。“对接”令学院领导笑逐颜开:确定了苯乙醇生物合成法等10余项科技合作意向;8名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这是近两年来生化学院坚持以科研创新求生存、求发展所取得的又一胜仗。

  关键词:抱团
  生化学院科研在校内一直是一面旗帜,但过去仅靠少数几个人支撑,基础不厚实,真正发生质变的还是近几年的事。
“以往能拿到省级重点以上科研项目至多2项,现在则是5、6项,仅参加省级重点以上科研项目的就有20多人。”院长毛建卫说起科研工作滔滔不绝。
  “单打独斗我们很难与浙大、浙工大等老牌大学比拼,但我们把化工、食品、生物、制药、材料5个专业的优势交叉、整合、集成起来,抱团‘冲锋’,打集团战,取胜希望就大大增强。”
“其次选准突破口。根据学院的科研基础和人才积聚,我们把主攻方向定在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农产品加工化学化工和生物技术’上。这是一门新学科,我们可避开和老牌大学在传统领域竞争优势,实施错位发展。到目前为止,学院70%的科研项目都集中在这上面,已初步形成了‘发酵’和品牌效应。”
  一根筷子易断,一把筷子难折。这一古训给生化学院科研工作带来了勃勃生机,学院出现了“三多三进”的喜人局面——
  “三多”:申报科研项目的人多了,有科研项目的人多了,拿到省重点以上科研项目的人多了。学院科研项目数、科研经费、科研业绩分像雨后春笋般地节节攀高,过去每年科研业绩分超过200分的仅1、2人,而2006年达到7人。
  “三进”:走进企业,走进行业,走进学术圈成效显著。省化工学会常务理事单位全省高校仅4家,我校名列其中;多次参加高层次的国家级项目评审;成为省重大科技攻关专项专家组成员单位;牵手企业、行业更是互动频繁。

  关键词:反哺
  “我把科研成果,生产实践中前沿、鲜活的素材内化于课堂教学,讲课底气足,学生听课不发蔫。”
  “不开展科研,像新型增稠剂、氧化新工艺、放大过程等一些实例,老师自己都没见识过,怎么能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呢?”
  采访中,生化学院教授、博士对记者说得最多的是科研对教学的“反哺”。在生化学院,科研能力强的老师,专业教学课也上得精彩,学生爱听。
  “反哺”是全方位的。当下安排学生去企业实习实践是件难事。生化学院通过科研合作途径,把“课堂”搬进企业进行“实效实学”教学,请企业老总、资深工程师在生产现场给学生讲课,进一步凸显和强化“产学研”合作开放的办学模式。随着科研合作对象的拓展,该院第二实践教学基地已从2个扩大到12个。
  与全省22所高校拥有生化类的同行相比,生化学院生均占用实验仪器设备值比较低。学院依靠教师开展的科研项目,用以弥补教学实验开设不足等窘况。
  “像超临界CO2萃取技术、食用菌分菌种制作技术等,高校本科教育一般不开这样的实验课。我们结合教师的科研给学生开设这方面的实验课。”说起科研对教学的反哺,刘士旺博士深有感触:“你看我们学生的毕业论文,越来越‘像’科研论文了。学生一半以上的论文题目来自指导老师的课题研究,新鲜、前沿,没处抄。”

  关键词:拿奖
  俗话说:“将门出虎子”、“强将手下无弱兵。” 生化学院学子在老师指导下也十分了得,请看下列数据:
  2006年数学建模竞赛获国家一等奖2个,国家二等奖1个,省一等奖2个。
  2006年省“挑战杯”课外科技大赛获二等奖;
  2006年获省化学技能竞赛团体二等奖和个人一等奖;
  2006年获省“新苗人才计划”资助项目4个(全校共10个);
  2006年获校科技立项资助17项……
  学院负责人认为学生对本专业的思考、认知和学习求知的兴趣,是学生参与科研的内在动力。四年前,学院办起了“准工程师杯”科技论坛大赛。每学年除学校组织的大学生科技竞赛外,学院为学生搭建起系列科技活动平台:有机小论文竞赛、基础化学实验大赛、趣味实验大赛、食品安全知识大赛等。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目前,该院参加各种科研活动的学生人数已超过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有的活动还吸引了在杭其它高校的学生参与。
  “大一时自己对专业的认识朦朦胧胧、轻飘飘的。现在,我对自己学什么,今后干什么心里有底了。”王辉同学参与研制的止血药已有了阶段性成果。
  “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不仅要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还必须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这是非常富有挑战性的。”大三学生张丽娜十分庆幸自己在大学期间能参加科研活动。
  “团队协作”、“吃苦精神”、“整体性控制”、“责任心”……这些词语不时从学生口中说出,这使我们感到他们在科研中收获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而是全面的素质和领悟。

                  校报记者 倪国平

天博官方(中国)有限公司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318号

邮编:310023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2 浙江科技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5128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616号

Copyright © 2022 浙江科技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5128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