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新闻 > 正文 > 

228期校报导读

资讯来源 : 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 : 2007-05-25 00:00
  本期一版是名副其实的“科研”专版:这里既有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会议精神的报道,又有科研先进典型的介绍,既有省科技厅厅长蒋泰维进校谈科技创新的消息,又有三项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的喜讯。借助校“学科、科研”会议的召开,我们打了一个“组合拳”,为“推进科研再上层楼”摇旗呐喊,鼓劲加油。
  本期一版有三个“新闻眼”值得说一说:
  第一点当然是校报的“镇山之宝”——“和山聚焦”栏目刊登的“科研之花为何这般红——生化学院科研工作透视”。作为一所教学型的大学,如何抓好科研工作,该文做出了很好的回答。生化学院能做到的,其它学院(部)通过努力也是可以做到的。至于教学型大学要不要抓科研,科研于教学之作用,倘若还有同志认识模糊、不到位的,请多看几遍本期“和山聚焦”文章,肯定会有帮助。在生化学院采访,记者感到该院的干部师生员工蛮“阳光”的,有一股干事业、谋发展、搞建设的勃勃生机,这大概也是“科研之花为何这般红”的一个重要原因吧,特作补充。
  第二点是左下方可能没引起你注意的一条消息“第二届校友理事会召开” 。这里要说的是这条消息的幕后新闻。记者参加过各种各样的会议,而这次会议给记者有一种别样的感觉,什么感觉呢?亲切!
  天天在如诗如画的校园里工作没啥感觉,而校友回母校则看不够、赞不绝,陶醉于校园的优美环境。看眼前,想当年,说起学校创办之初借助莫干山中学读书的情景,校友不胜感慨,他们为母校的发展而自豪!
  本次回访的校友大多事业有成:董事长、总经理、局长、教授、党委书记……但每人发言之前必报“家门”:哪届毕业,哪个专业,姓甚名谁,“家门”一报“自家人”的亲近感便油然而生。
  “杭高专三年给了我知识,也给了我自信,打下了我事业的基点。”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菲琼的发言说出了校友的心声,引发了大家的共鸣。
  校友纷纷表示要为学校发展出力,外地的校友还当场谈妥“感知企业直通车”月底开进他们企业。
  编版时感到“校友”可写篇大一点特稿什么的,现补写出来以飨读者。
  第三点是“毕业作品展风采”摄影照片。校报难得有如此漂亮的照片,想在版面上放大处理,无奈编辑部有“不和谐”声音;担心照片过大会影响版面整体平衡效果。现在读者看到的已是版面“瘦身”后的照片。再有对照片的评论:有的说是模特漂亮,有的说是我们毕业生设计的服装漂亮,到底哪一个漂亮呢?这一点编辑部倒是意见统一的:“好马配好鞍”,都漂亮。
  二版头条,刊登了校党委副书记胡浙平在“高校教师学习方永刚同志事迹座谈会”上的发言摘要。“学习方永刚做人民的好教师”胡浙平谈了四点意见,说得非常到位,大家读读、想想,对我们教书育人是很有帮助的。
  “食堂大组长寿师傅”是学生采写“劳动者风采”的第二篇。我们提醒读者留意学生写的“后记”。搞好食堂实不易,众口难调啊!我们要说的是“理解万岁”!服务与被服务之间要彼此理解、宽容、支持。
  本期三版是“就业指导”服务专版。本想为毕业生就业出把力,但限于我们的能力和水平,许多地方是想得到做不到,比如我们想在“先就业、后创业”、“先生存、后发展”方面做点引领性的文章,或请已毕业的校友谈谈创业者之歌。真抱歉,我们没做到。
  记得做第一期导读时,我们喊出:“三贴近”,“三服务”,即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围绕师生员工,围绕校园生活,贴近贴近,再贴近,服务服务,再服务。现在贴近尚有距离,服务尚未到位,而自个儿却得了“疲惫综合”症,还真应了那句老话:“说说容易做做难。”但,我们不后悔当初的“亮剑”,坚信只要努力前行,哪怕是龟行,总会“天天向上”的。
  本期“回音壁” 是第二期。真的很感谢有关单位和部门,没有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本栏目是很难办下去的,你们的“回音”也表明学生在你们心中是“天”。
  四版“摔跤、草坪及其它”是本期校报重点推荐之文。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文中提到的“小事”确实不小,值得师生好好反省、深思。学校文明建设要从小事,从细节抓起,莫以善小而不为。
  其它文章有空读读、品品,全是学生写的,“味道”还不错呢!
  本期导读到此结束,下期再见。
                  校报编辑部

天博官方(中国)有限公司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318号

邮编:310023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2 浙江科技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5128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616号

Copyright © 2022 浙江科技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5128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