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新闻 > 正文 > 

校工会 团委 学生会联合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践行“八荣八耻” 共创文明新风

资讯来源 : 党委办公室 院长办公室      发布时间 : 2006-03-31 00:00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言简意赅,明确精辟,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高校是培养人、教育人、塑造人的特殊场所,高校教师肩负着育人的重要使命,高校学生是新一代高素质群体,作为高校师生更要成为践行“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模范。近日,由校工会发起,联合校团委、学生会,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践行“八荣八耻”,共创文明新风。倡议书对照“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提出了践行“八荣八耻”的具体行为规范;倡议师生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为实现我校“十一五”新的跨越式发展建立新功,为培养和成就具有“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优良道德品质的新一代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附:给全校师生的倡议书

         践行“八荣八耻” 共创文明新风
            ——给全校师生的倡议书

亲爱的教职工朋友们、同学们: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言简意赅,明确精辟,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高校是培养人、教育人、塑造人的特殊场所,高校教师肩负着育人的重要使命,高校学生是新一代高素质群体,作为高校师生更要成为践行“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模范。近日,学校党委发出了《关于大力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通知》,要求在全校范围内大力开展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为此,校工会、校团委、学生会联合向全校师生提出如下倡议:
  一、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身为中华儿女,情系国之荣辱;用我拳拳之心,精诚报效祖国;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维护祖国的团结和统一。坚决抵制一切危害祖国的言论和行为。
  二、坚持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以知识奉献社会、以才干服务人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崇尚社会主义师德,践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要求;勤学苦练,学有所成,勇攀科学的高峰。坚决抵制任何有损人民利益的不正之风。
  三、坚持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讲科学、用科学、潜心科学研究;立足讲坛、弘扬科学,学好知识、追求真理,当好现代科学技术的传播者。坚决抵制违反科学的邪教、迷信活动。
  四、坚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科学无止境,勇于探索;不辞园丁苦,辛勤耕耘;爱岗敬业,埋头苦干,尽心尽责,不断创新;以踏实的作风、出色的工作、学习业绩共同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努力奉献。坚决抵制和唾弃不劳而获、贪图享受的腐朽恶习。
  五、坚持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讲团结、讲友谊、共谋发展;为他人、为集体、共建和谐;关爱社会,关爱他人,关心集体,团结协作,互谅互让,文明共事。坚决抵制破坏团结、损人利己的言行。
  六、坚持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坚持求真务实,脚踏实地;严谨治学,诚实做人;坚守学术道德,远离学术腐败,恪守人格准则。坚决抵制各种浮夸浮躁、弄虚作假行为。
  七、坚持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学法、知法、守法,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自觉维护社会正义和公民权利。坚决抵制无视法律尊严、危害社会秩序的行为。
  八、坚持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不怕吃苦、不畏艰难,勤俭办事、节约资源;全面提高服务效能,共同建设节约型校园。坚决抵制铺张浪费、拜金享乐的不正之风。
  全校教职工朋友们、同学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自觉践行“八荣八耻”,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为实现我校“十一五”新的跨越式发展建立新功,为培养和成就具有“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优良道德品质的新一代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天博官方(中国)有限公司工会
                   共青团天博官方(中国)有限公司委员会
                   天博官方(中国)有限公司学生会                   
                       2006年3月30日

天博官方(中国)有限公司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318号

邮编:310023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2 浙江科技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5128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616号

Copyright © 2022 浙江科技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5128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616号